第三十一章归来

旻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阅屋 www.shuyuewu.io,最快更新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最新章节!

    梁元钊归来意义重大,燕京局势已经 到了关键时刻。

    姬文璟旗下隐藏的暗势力突袭,在世家把持的大胤朝地方政府不备情况下,迅速占据了大胤东北地方势力,解决了燕京府孤岛的局面,缓解了粮食和人口压力。

    尤其以东京半岛为主的原高丽地区,此处乃是女帝时期占据的领地,地方民族性强,曾多次发动暴动,抵抗中央政府统治。

    直至太祖登基,开启了移民政策,将地方民族完全融合,甚至将高宗这个皇太孙的封地封于此处,就是为了完成民族清剿计划。

    这里是先帝爷的唯一封地也是第一个封地,自然为了加强统治,登基前和登基后,均多次遣派心腹大将加强管理。

    等到先帝爷统治晚年,这里更成诸多地方心腹转为中央心腹的必经之地,曾有俗语说,不到东京进不得燕京。

    可以说此处乃是先帝爷的大本营,自然不用多想,姬文璟很快就抓获此处的势力。

    宪宗望着情报,幽幽叹息,“百姓偏疼败家,皇家偏宠乃是亡国。朕的敌人太多。”

    宪宗皇帝不是不能通过手段一举刺杀剿灭姬文璟,只是后续大局太难控制。

    他很难理解先帝爷所作所为的意义,更无法预知先帝爷是否还留有后手。

    他站在明处,艰难的把控朝堂,面临各方势力的攻击,实在太累也太防不胜防,不若隐匿在暗处,将姬文璟放出来。引诱出各方势力,再一网打尽。

    蛮族、世家、勋贵、党争、新贵、清流、倭寇、番邦、皇族以及姬文璟这类谋逆势力,就像恶狗般各个都盯着大胤朝这块肥肉,宪宗作为主人。也挡不住各方攻击。

    宪宗皇帝曾经想过为何一个王朝寿不过三五百年,不是皇族腐朽,皇帝昏聩,更多是利益不够。

    每个王朝新建立的时候,掌权的都是新兴势力,那些上个王朝的获利者都在战争中或死或亡,新王朝的人可以瓜分他们留下的大部分利益。

    等到三五百年后,新兴势力变成了老势力,他们已经瓜分掉王朝大部分利益。稳固的经营,这些极少数人就占据了大部分生存空间,让大多数人丧失生存空间和资源。

    这种不合理的不平等对决。必然会让不满者采取暴力手段,杀掉剿灭老势力,让他们把资源空留下 来。

    而大胤朝通过和平演变,从女帝时期,直接过渡到大胤王朝,除了曌氏皇族利益损失较大,大部分世家还是利益没有受损,只不过是小小遏制了一下。

    比方说九大姓氏,或者说唐朝八大氏族,唐朝到酆矢王朝。是曌皇后夺夫位而来。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征战。八大氏族已极小的代价过度到女帝时期。

    甚至因为女子心性理智稳重,很少肆意妄为的屠杀。又少有偏执自大的,多数能广纳贤才,听得进建议,女帝时期也是历史最繁荣和平的时期,世家利益自然也被进一步扩大。

    等到太祖从妻子末帝手上获得皇位,又是个和平演变,虽然太祖早就认识到世家危害,但世家也不是傻的,他们开始低调隐忍起来,太祖也不能肆无忌惮的捏造事实杀人灭族。

    只能让大胤朝的皇帝开始代代分化和遏制世家勋贵这些超级寡头,遏制他们的权利和影响。

    宪宗皇帝看着文案沉吟,淡淡吩咐,“加快步伐吧。”

    空荡、荒凉的黑夜,一纵黑骑兵赶回热闹悲凉的燕京府。

    文永康也在朝堂不断变换的日子里,等梁元钊,等得心焦异常,十天前,他就收到梁元钊从江南传来的密信。

    可他仍旧无法相信这是真相,哪怕他心里肯定着,怀疑着,甚至期盼着,他都不敢相信。

    “哒哒,啼沓沓……”

    “吁——”

    一阵马蹄声和呦呵声中,梁元钊的身影终于出现在灯光中。

    “文都(梁元钊字),文都,你终于回来了。”

    文永康也顾不得俗礼,上前一步扶住梁元钊,“旧事勘察,你辛苦了。”

    宪宗和新帝两方对峙,梁元钊深入宪宗腹地寻访宫中旧人,探查先帝和妖后旧事,实在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太尉放心,全耐守主中央军令,地方上兵防甚弱,文都此去轻松。”

    梁元钊也说得是部分实情。

    大胤开国,延袭的是酆矢王朝的中央和地方守主旧令,采取的精英军队都集中在燕京府这个皇城,以确保中央安全,皇室军队权利集中。

    到了妖后张氏时期,由于民间对妖后极为反感,妖后为了维护统治,更将中央禁军和厢兵由原先的三十万大军和二十万大军,扩展到百万军队和五十万大军,由此及彼地方却消减到几乎全无军队。

    直至幽州十三省等兵防薄弱,被蛮族一举攻破,十三府沦陷。

    先帝爷晚年才惊觉大胤兵防的薄弱,开始加强地方兵力,消减中央兵力。

    可惜碍于财政问题,以及先帝爷的私心,并没有起很大的改革。

    宪宗登基,才真正顶着压力,将中央军队裁剪至如今的禁军与厢兵共计百万,老林国公管辖的幽州、云州这类收复的兵力扩张到五十多万大军。

    这样大胤朝地方才真正开始挺起腰鼓子和老蛮子打起来。

    文永康有一阵子被刺痛,他心里不得不承认某些方面宪宗皇帝的确了不起。

    按照先帝爷的计划,几乎完全架空了宪宗皇帝,将朝堂,军队,甚至民间经济和宫中秘密势力都放在了他的心腹手上,只待姬文璟这个儿子长成,就能一举废掉宪宗。

    可宪宗却花费十来年,就能杀出一条血路,如今更是能掌握地方和姬文璟这个手上有人兵马和钱财,有圣旨的新帝平分天下。

    文永康不得不佩服,最主要的是宪宗能在先帝爷手上多年,让先帝爷看走眼,完全当他是个废物,没有像对付其他儿子一样废掉他,实在是个隐忍厉害的。

    文永康半响不语,梁元钊看出来文永康心结,他想说什么,却一时开不了口。

    “信上所说是真的吗?”

    文永康叹了口气,梁元钊点点头,“武汤不会是受人指使吧。”

    “怕不是,武汤的性子,太尉,您也是知道的,在他眼里先帝爷就是菩提老祖。何况来的路上,我细想了一下,武汤话中反而有几分让我将错就错的意思。”

    梁元钊接着就细细复述了一下江南发生的事情,以及武汤父子说的话,和最后他返回去查探的详情。

    文永康再叹,“武汤的话倒有几分意思。的确,这天下,做皇帝是谁的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护得住大胤朝。可惜,姬文璟不仅仅是谁的儿子的事儿,更多的是他护不住大胤朝。”

    梁元钊点头。

    文永康拍拍梁元钊的肩,又道,“文都,这事情,还你唤上一帮子老家伙谈谈吧,咱们要给咱们子孙打算打算了。不能丢了名誉,丢了志向,还受人欺骗吧。哪怕先帝爷也不成?”

    梁元钊道是,又接着问起了张建之事。

    文永康唤了身边下人,拿了些子文书给梁元钊看看,叹道,“他是个好孩子,有几分小聪明,小狡猾,偶有小瑕疵,却是个难得赤子之心的。只可惜长在民间,心胸不够,骨子里没有那种大志向。”

    梁元钊又想说什么,文永康又笑道,“老头子我也试探过这孩子,他和姬文璟不同,打心眼里对皇位这东西不感兴趣,反而对做个名士义士抱有热血。这点和阿妩旧愿倒是符合地狠。”

    文永康这一说,梁元钊也不多说了。

    “只要他乐意就成。”

    张氏阿妩并不如外人理解得那种野心女子,她的旧愿不过是做个林间名士,怎奈造化弄人。

    梁元钊也曾听多次听太后提及要是她有个孩子,还是做个名士好着,不要大富大贵,但要潇洒平安。

    “不说这话题了,让人难受得紧。”

    文永康呵呵一笑,想到什么了,喜悦道,“老朽还有个事情和文都商量一番?”

    梁元钊见文永康神色间有几分促狭,有些疑惑,“太尉,有什么事情吩咐就成了,文都必不推辞。”

    “呵呵,这就算文都你答应了。”

    文永康几分得意地笑笑,然后在梁元钊不解中,拍拍梁元钊肩膀,“文都啊,文都,没想到二十多年了,咱们还能做个亲家。”

    文永康这一说,梁元钊神色大变,他可是知道文永康只有个孙子,没儿子,这个孙子还和文永康作对,跑得没影没踪。

    前段日子还听说跑到云州抗蛮了,差点被投石机砸死,现在刚刚成云州一个小小校尉。

    可刚安分下来没多久,又没踪迹了。

    让文永康愁得头发都掉光了,好在文家暗卫还算灵巧,查到了文太尉这无法无天的孙子,竟然请命到蛮族去杀左贤王了。

    这深入蛮族腹地,做个暗探刺客,不说有没有命,就算回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