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产业

旻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阅屋 www.shuyuewu.io,最快更新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最新章节!

    崔府风云,林熙菡自然半点不知道,她迎来了难得清静的时候。

    林熙菡从胶州到燕京,近五年来,皆是寄人篱下,半点不得安宁,手上产业又是见不得光的,怕惹了人眼。

    如今不同了,国公府这座大山被推倒了,崔府又不是国公府那般贪图林熙菡那点子家当。

    再来惹人眼的几个上好产业,林熙菡又借着新粮种的名义,进献给陛下,换了皇庄。

    剩下的挂着银号里的产业,均是交给崔府管着,崔大舅母一接到手,就交给林熙菡自己打理了。

    林熙菡交接也容易,人事掌握的七七八八。

    盖因季嬷嬷和林祥早就在国公府没抄家前就接上号了,不然也不能让人撺掇了甄夫人和林熙菡手上的人做了租赁买卖。

    林熙菡本来打算躲在温泉山庄处置了这些事务,怎奈白霜霜去了温泉山庄,不得不让林熙菡避了出来。

    白霜霜和崔明椘不同。

    崔明椘知道什么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什么是守口如瓶,什么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崔明椘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从来都是保持视而不见的态度,从来不对外透露,也无一丝相法。

    而白霜霜惯爱做姿态,骨子却极为计较这些。

    她看到了林熙菡打理产业什么的,不会像崔明椘一般故作不知,反而会引起好奇心,处处打探,企窥别人*。

    若是没打探出什么,猜出什么,到处挑唆闲话也是烦不胜烦的事儿。

    若是打探出来半分,林熙菡更不敢保证她的人品。

    林熙菡看出来这个霜霜表姐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白家受了委屈了,和旁的世家女半点不同,眼皮恁的浅。极好金银俗物,贪图利益。

    年纪不大的时候,就无视闺阁规矩,直接越过崔大姨妈,私自在外面开店铺,胆子极大,心性又小,怕人贪图了她的店铺,竟然发疯了似的将店铺契书挂在自己这个未出阁的闺秀名下。

    要是白霜霜知道自己手上的产业,还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儿来着。

    再来林熙菡和白霜霜处了多来。也看不出白霜霜这个表姐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对自己和崔大表姐都有一种嫉恨的情绪在其中。

    没事还要挑唆了旁人针对林熙菡二人,更不要说当她知道林熙菡手上有了些子产业。还不知道做出什么事儿来着呢。

    最主要的是林熙菡手上的产业极为丰厚。

    除却林玉煊夫妇多年来通过海上贸易的利钱置办了的那些产业,还有崔诗韵手上丰厚的嫁妆。

    就仅仅林熙菡手上那些子桑园,每年就有几十万两银子,哪怕是这两年,桑园被旁人学了去。银钱渐渐少了,可少量假冒舶来品的织锦毛毯还是带来了高昂的利润。

    林熙菡打量了账目,计算了一下得失,还是让季嬷嬷通知季希逋整理了下蚕种和织工技艺造册,打算借着崔阁老的名义推广下去。

    桑园这么多年的独财赚得够多了,钱多了不是好事。尤其是独食,吃相太难看,惹了众怒的。与其被围攻一锅端,不若是给崔阁老重整保守党。

    崔阁老听从宪宗吩咐接收了牛阁老留下的烂摊子,与其说重整破船,不如说白手起家。

    保守党中坚力量几乎被宪宗一锅端,剩下七零八落的。冒个尖的都被赵氏一脉和楼党围攻旦尽,留下歪瓜三两只。有等于无。

    再来保守党因牛党的事情,在民间声望降到了最低点,新进进士几乎都不屑加入,就连民间读书人赞同保守党的思想,都觉得羞耻非常。

    若不是柳太傅一脉声望极盛,保守党的兼容思想极为可取,楼党改革派的政策又在民间难以真正执行,怕是保守党已经不复存在了。

    崔老太爷声望不及柳太傅,手上老人又在李党案子中端得差不多,实在没能用的人。

    他的性子又是另可无,不可讲究,收敛的人才皆是寒门新进士子,青嫩得很。

    光这点也就算了。

    清贫读书人,寒门子弟非勋贵,家境一般,仅靠不算少俸禄实乃在大胤京城这个繁华高物价的地儿生存,特别是想要出人头地,总要有些同僚交际来着,这手上没银子,是半点难活动开。

    崔阁老这位党首总要资助些吧。

    崔家算是老字号的世家勋贵了,在唐朝、女帝两个王朝皆是赫赫有名,但大胤朝却不是顶级的,祖上积累的资本再多,也不是崔阁老一人说了算,再来崔氏族人肯支持崔阁老,一族财力也养不起那么多官员。

    何况当官不发财,不好为官。

    保守党聚敛的官员再清廉,也架不住人性浮动,利禄诱人,更不能不让手下人吃饭来着。

    就算保守党成员心中愿意,崔阁老这个魁首也是做不出来的。

    救济天下,连自己人都救济不得,那岂不是搞笑来着。

    林熙菡搞起淤泥滩涂桑园,崔家作为江南地头蛇,也陆陆续续置办了多个桑园,只是卖蚕茧的利润到底不比上舶来品这种终端利润。

    林熙菡原先偷偷假冒少量,不敢透露出去,就是怕崔家护不住这块肥肉。

    如今崔阁老做了阁老,不是受李党案牵连的罪臣,也算是大胤顶级权贵之一了,小小的舶来品利润,崔阁老还是一句话的。

    崔阁老生为宰辅,自是有过人度量,林熙菡将藩国技艺和蚕种交给崔阁老,崔阁老就以密技入股的名义,算了林熙菡二分股,还立了契书。

    林熙菡见了,笑笑,让人给崔阁老去了信,请崔阁老进献给陛下。

    崔阁老一看,心中一叹,到底是林玉煊的女儿。

    旁人一看小小契书,不知道其中利润。但林熙菡小打小闹就从中获取大量利润,她如何不知这其中利润。

    崔阁老明白林熙菡的意思,将契书销毁,又将这二分利润归到进献陛下的四分利中。

    大胤朝国库和皇族私库分得几极为清楚,如今大胤朝不仅户部缺银子,就连陛下的私库也缺银子。

    宫里中殿宇从陛下登基就不曾修缮过,除了外朝的大庆殿,就连陛下日常办公内廷也皆是多有破损。

    先帝好大喜功,行事奢侈无度,大胤朝三代积累皆被耗的一空。等陛下接收的时候,连官员的俸禄也发不出来,还是陛下和皇后卖了潜邸的家当和后宫女眷的嫁妆才还了拖欠三年的官员俸禄。

    大臣私下里还风传陛下当时为了还上官员的俸禄。私下里还借了赵氏一脉的银子,这是陛下对赵太后厌恶至极,还不得不忍耐的原因,实在欠人银钱,腰杆子挺不直。

    这种情况。大胤朝的陛下莫说修葺宫殿了,就连多吃碗肉,陛下都心疼得紧,宫里过时辰,从不让加火加炭的做夜宵,哪怕是陛下自己也是不成的。

    大胤朝的世家女眷私下里都笑道。做陛下的妃子还不如做乡下土财主来着,至少能吃饱饭。不像宫里的妃子,心情不好。过了时辰,想吃碗面,都要到陛下亲自批准。

    当然这也只是说说。

    毕竟进了宫,就是跃了龙门,不仅自己身份尊贵。家族中人亦是得力的。

    朝廷上都说陛下对林玉煊宽厚皆是林玉煊为陛下的钱袋子,没看到林玉煊自从到了胶州为一方父母官。就控制了整个胶州海上利润,也就那时候今上手上才渐渐宽裕起来。

    等林玉煊被外调钱塘时,今上私库和户部才平了赤字。

    这类事情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林玉煊和陛下关系甚密,陛下做王爷的时候,林玉煊就私下里管着陛下的产业,陛下当时手里的东西有多少,陛下自己也不清楚,万事皆要问一下林玉煊,惹得外人嘲笑,若是林玉煊生为女儿,必是王妃。

    不过也难怪陛下重视林玉煊,林玉煊主意多,脑袋赚的快,他夫人崔诗韵又是个擅长管理产业,二人合作整理今上的产业,连连翻几翻,不然陛下一个不讨喜的王爷,哪能补得起大胤朝三年百官的俸银,正常情况下怕是半年都不成的。

    今上收到崔阁老送来的立契,喜得直接站起来,他私库产业不少了,但是做皇帝哪个不想过先帝那等子痛快日子,可他偏是个倒霉的,交他手上的江山乱成一锅粥,户部私库还是红艳艳的赤字,简直比佃农家的碗还干净,佘了一堆外债,简直可笑至极。

    好不容易他搁下脸面,和林玉煊几个手下,狠心端了几个世家商贾,掐住海上贸易,搞平户部赤字,想要调林玉煊去江南配合拿下盐政这一块。

    谁知道林玉煊偏偏没了,全然打断了他整盘棋的计划。

    好不容易花了五年,才堪堪控制住盐政,宫里又要开始花费了。

    先帝留下的几个相差甚大的弟弟渐渐长大,总要赏赐府宅产业,不然落了话柄,他膝下无子,却有好几个女儿,总要开始备下嫁妆,还有宫里的好多殿宇已经不能住人了……

    这些零零碎碎的事儿,处处都要花银钱,深深把个皇帝变成了碎碎叨叨的嬷嬷。

    宪帝又是规矩分明的,总不能学先帝从户部讨银子吧,再来户部的银子也就堪堪将好,哪里能资助得了皇室用度。

    宪帝和皇后愁得要死,甚至发狠干脆直接撕破脸面抄了几个昏官的家,来补贴一下。

    可惜大胤朝是内阁制,一审再审,只要不是昏君,实在搁不下脸,做事儿,先帝做下祸事,养肥了多个强势世家,宪宗手上没钱没人,想端人,也要有利剑才行。

    宪帝只能徐徐图之,一个一个让他们陷入党争,然后端掉所谓的世家。

    唯一欣慰的是林熙菡的事情端掉了牛阁老这头肥牛,户部和私库七三开,几个王爷的府宅有了着落了。

    宪宗开始发愁嫁娶聘礼花费了,这个时候崔阁老送来的银子,简直是及时雨。

    不仅宪宗喜坏了,皇后娘娘也是喜坏了。

    “到底是林玉煊和崔诗韵的女儿来着。”宪宗手上暗线多了,崔阁老也不曾隐瞒,片刻就知道了这些来处,大笔一挥,给林熙菡明献宗姬上面又加了个贤字,一下子让林熙菡成了正一品宗姬。

    林熙菡接过圣旨,有些哭笑不得,这陛下还真是……

    林熙菡了结了桑园隐患,就开始整理买来的林国公府旧产。

    国公府旧产,产业极多,极杂,林熙菡接收就没时间盘查。

    她抽调了桑园新培育的管事儿开始重整这些产业。

    林熙菡整理时候发现,国公府旧产业和她手上原先产业本就是互通的,想来皆是出自一脉之手。

    比如说京郊和通州好几个庄子都和她手上的庄子隔临而局,林熙菡大为惊奇,兰嬷嬷道是这些庄子皆是崔诗韵生前置办的。

    林熙菡才明白,原国公府许多庄子产业皆是崔诗韵掌家才置办下来的,难怪国公府那么肯定林玉煊夫妇手上私产必极多,林熙棠这个大房得势少爷也筹划过继七房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