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占城稻

旻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阅屋 www.shuyuewu.io,最快更新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最新章节!

    牛老太太撵了梅香一家子没多久,林熙菡这般就偷偷买了来。

    兰嬷嬷一直不是很理解林熙菡将这发卖的丫鬟买来的用意,在她看来这些丫鬟都是买主的贼子,没的打杀就是厚道了,如今进了下三滥的地方也是合该的报应。

    林熙菡看再不说,兰嬷嬷心里也会有些想法来着,故偷偷将屋里文书取了来,兰嬷嬷看了才笑道,“还是小小姐想得远。这一般人家只想着哑了奴婢送到矿山上,逃出来,又不会说话,怎想到还能泄了主子的秘事。只是那位怎的能听懂哑巴的话来着。”

    “呵呵,这还要谢谢华嬷嬷来着。”

    林熙菡一说,兰嬷嬷也朝华嬷嬷望去,华嬷嬷也不卖弄直接解释道,“这一般世家勋贵好名声,打杀奴才,怕留了暴虐的名声,撵了出去又怕泄露了身边的事儿。故多是假仁假义的灌哑了奴才,切了他们右手大拇指,又哑又不能写,再往矿山盐井那等子脏地方一发卖,更是生不如死,没的几天就没了。”

    “只是活人哪里让尿憋死。”华嬷嬷嗤笑一声,“我身边这位原也是高门主子心腹,只是一次替主子办事聋了耳,就被主子撵了出来。我捡了他,回去做门房,没想到他倒是个聪明的,竟然能够不听声音,就看唇,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我见了就专门收他做那些毒哑的人的嘴巴。”

    兰嬷嬷点头称是。

    没一会儿,林祥那边传了信,梅香家里还真得了些消息。

    林熙菡瞄了几眼,知道大概内容,脸上露出嘲讽的笑,“嬷嬷,你看看。过一会儿我去二房坐坐。”

    兰嬷嬷只看了小半就破口大骂,“老瘟神恁不要脸,老而不死是为贼。”

    甄夫人打林熙菡产业的主意,又怕被人指着鼻子骂,故让牛老太太遣了二媳妇和三媳妇来和林熙菡讨要庄子和店铺的收益,只是没想到李氏奸猾,装病了事,文氏糊涂,但有个狠厉的继女,被压得不敢出来作现。

    一计不成。再出一计,甄夫人忽悠了大儿媳妇小牛氏给衙门的下帖子,将林熙菡的产业收益。一分为三,一份给衙门,剩下婆媳平分。

    小牛氏丈夫林大少爷官位不高,自己在牛家也不是什么得意的,手上银钱陪嫁不多。早就对七房产业垂涎不已,甄夫人出了主意,她是又害怕又兴奋,最后又出了个损人主意,夏收的衙门收去就收取了。

    她们管着林熙菡的产业,直接将这些产业租赁五十年。价格压得低低的,只要一次性给银子就成。

    她们这主意真真打得极好又无耻,让林熙菡简直没法子找纠她们麻烦。

    盖因今上如今的确将产业托管交给了国公府。国公府的确有权利租赁林熙菡手上的所有产业,而且按照大胤法律,她们没有发卖林熙菡产业,只是租赁并不算侵吞孤女产业,林熙菡也没法子告她们。

    最主要的是租赁产业的银子。只要林熙菡不曾出嫁,那是完全不能追究这笔银钱。何况大胤世俗人情,一般族人替孤女托管产业,那孤女成年出阁前的产业收益一般也不会与族人计较,均是不追究算偿还养育恩情。这种做法不符合法,却符合情俗。

    可,人又有多少五十年来着,林熙菡产业一租赁五十年,就意味着林熙菡这一辈子都用不到父母留不下来的产业。

    兰嬷嬷简直气得肺都炸了,这种做法太无耻了,京都勋贵世家会鄙夷国公府,但是对于大笔利益来说,又有几个能保持平衡心的,林熙菡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林熙菡不想吃这个哑巴亏,唯有出嫁后,直接将国公府告上衙门,但是这样林熙菡的名声也全无,这是两败俱伤的办法。

    好在现在因为梅香一家在林熙菡手上,梅香的父母兄弟均是在老太身边伺候的,林熙菡能够早早知道确切的消息,早做打算,让大房租不出去。

    只是世人逐利,大房狠心贱价租赁林熙菡产业,林熙菡又能阻挡几人。

    “去给薛二爷和崔大舅母传个信儿。”林熙菡朝松烟吩咐道,如今房里还是嬷嬷掌事,几个丫鬟年纪小,多做跑腿的杂事儿。

    林熙菡复又想起什么,“不,给林祥几个传些消息,让人查探一下老太太和大伯母想要租赁的产业。”

    松烟点头称是,兰嬷嬷又问,“这事儿,为了不给舅奶奶消息来着。”

    “事情总不能一直麻烦崔薛两家,何况这事儿就是找揪上崔家,也是没法子解决的,那是打着上面的脸面。”

    林熙菡一叹,兰嬷嬷脸色一白。

    的确,林熙菡的陪嫁产业是今上最后下令契书什么的交到银号,这管理产业还是林家做主的,崔薛两家只有监督权,简单来说只要国公府没买卖了这些产业,薛崔两家是拿国公府半点法子没。

    何况崔家已经讨要了林熙菡的教养权,要是再插手,情理上也是说不过去的,毕竟林熙菡还是姓林,不姓崔。

    林熙菡看兰嬷嬷脸色不好,一把年纪了,还成日为她操心,心中一暖,道,“嬷嬷放心,我自有打算,恁是让国公府讨不到好。”

    兰嬷嬷心中担忧见林熙菡沉着,也只能放心来,倒是华嬷嬷似笑非笑地看着这一切,问道,“小姐,打算如何做来。”

    “呵呵,我记得桑园新出好些子织品,正打算到京城置办些产业,趁着国公府贱价租赁这些产业,正好用来买卖。”

    华嬷嬷也明白林熙菡的意思,是打算找几个国公府不认识的奴才,假冒各家管事儿,租赁这些产业来。

    “只是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世人逐利,国公府真的狠了心,价格贱卖。怕是多的买卖人,到时候小姐不一定租赁到这些产业。”

    林熙菡也知道这情况,“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主意,再来世人逐利,前面还要加个追名。咱们把这儿闹得天下知,有几个舔着脸做的。桑园那儿挂的是胡地主的名号,这类土财主做些上不来脸面的事儿也纯属正常,世家勋贵鄙视,也懒得降低了身份计较。”

    华嬷嬷一想,倒是有几分惊讶地看着林熙菡。“小姐打算逆告?”

    古代长辈对小辈犯了错,小辈不能去官衙告长辈,否则属于逆告。除了要先上二十杖板子,衙门才能受理案件,就是核查属实,官司打赢了,长辈受了罚。晚辈也是名声尽毁,受人唾弃。

    “小小姐,这可不成,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儿,再来这些产业去了就去了。日后留给子孙傍身的产业得了。”兰嬷嬷咬牙有些不甘的道。

    兰嬷嬷本来心中极为不平愤怒,巴不得撕开牛老太太的脸,让所有人知道国公府是什么东西。将姑爷小姐的东西通通收了回来,让国公府看得着,摸不着。

    但一听林熙菡要同归于尽的事儿,那是半点不想揪着牛老太教训,到底小主子的利益最重要。

    “谁说我要逆告的。这逆告看似得胜了,实在将世人推向国公府。”林熙菡有些好笑。这兰嬷嬷听风就是雨,太过担心自己了。

    “那小姐怎么打算将这事儿捅得天下知,要知道故意朝外面放流言,也极易让人查探出来,大胤朝流言误人,流放三年。就是请上些乞丐、百姓那也是不成的,不说安全不安全,会不会被揭穿。就说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比今日王家抄家明日李家砍头,这大伯祖母租掉了孙女的嫁妆产业,实在不是什么大事儿,世人说说也就不咸不淡的过去了,让人痛不起来,也恨不起来。”

    “那就让国公府做些让天下人痛恨的事儿。”林熙菡狡猾的笑笑,从屋里的书箱里取出一本书,笑道,“七巧节,宫里要举行些子贺牛寿(古代认为七七是牛的生日),我好歹是个空名头的族姬,是要去斗巧的,这正适合送给今上娘娘做拜牛礼。”

    “大人大才,若再世必是万民福祉。”

    华嬷嬷细看一眼,神色激动,面色红润,手指发颤,抚摸着这本《田耕赋》,“只是不知这书上所提的粮食,大人是否寻到了没。”

    “我记得家父家母曾经在通州和京郊有多处田产,据说家父离京前业已在这几处培育了种子。”

    林熙菡说完,华嬷嬷神色越发激动,片刻才恢复了神色,对林熙菡淡淡道,“小姐献上去,陛下必是会达成小姐心愿的。”

    林熙菡嗤笑,这等子增产利民的粮食种子和栽种方法,乃是万世之功,若是献上去必是受世人关注的,那个时候国公府任何动作皆是受人唾弃的,何须陛下帮助。

    林熙菡淡笑不语,“还要麻烦嬷嬷帮人查探一下老太太和大伯母先租的是哪处产业,免得被旁人占了去,毁掉了稻种。”

    华嬷嬷点头称是,即可出了门。

    “小姐是什么时候发现,华嬷嬷是上边的人。”兰嬷嬷也不傻,看林熙菡动作,立即知道了事儿。

    “早就知道了,若不是华嬷嬷警醒,咱们在钱塘能有那般顺利,巧儿几个奴才的事儿也没那么早发现。”

    林熙菡无意撇撇嘴,她一直纳闷华嬷嬷这等子人物,哪里是她个小丫头收用得了的,“而且我救华嬷嬷只是恋着当日她私下放过的恩情,没打算收用她。只是如今上面派她在我身边,也算是变相的保护我来着。”

    “可是,我记得京城附近的庄子上没那些子稻种来着。小姐这般说,若是她往上面汇报了,岂不是……”

    兰嬷嬷还想说什么,林熙菡笑笑,赖着兰嬷嬷边上又道,“嬷嬷,你当华妈妈不知道这事儿来着。”

    “她这是给咱们人情,咱们怎么说,她怎么汇报,这上面的贵人定是抱着另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这提前一汇报,定是压着国公府不得租了产业出去,咱们正好趁这个时候提前租了这些产业。到时候书献上去了,咱们再将占城稻的种子运到京都来,今上就图的是结果,哪里管得着这下细碎的事儿。”

    林熙菡边解释边吩咐几个小丫鬟给往外面传了消息,“这赵家两位叔叔和季大叔也是要来京里坐坐的,这书上的还有几类种子,定是要海外找找的,免得到时候圣人不快。”

    占城稻的稻种,林玉煊几年前就在胶州试种,可惜匪祸,林府上下人皆死,这稻种也荒没了。直到四年前,大胤先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水灾,又是几十年罕见的旱灾,老百姓差点过不下去了。

    林熙菡、季希逋才想到林玉煊当年研究的安南国的占城稻,早熟,耐旱,高产,又重新去安南国寻回大胤。在江南试种,以便种出一批适应大胤气候的占城稻种,如今小有成就,可以推广。

    至于荞麦等四十五种新麦种倒是老林国公生前就一直收集培养的,盖因幽州等地苦寒,百姓耕种栗米之类收益极低,朝不保夕。

    可惜待到老林国公一死,那些子培育种子的庄子均被牛老太太和甄夫人铲掉种上了她们觉得好收益的粮食果物。

    好在林玉煊去胶州时就从老林国公手上寻了些在胶州试种,胶州匪祸毁掉了大批,还是留下了一些子种子,近五年到底是由季希逋培育挑选出合适大胤气候的种子。

    其实林熙菡只要献上林玉煊生前所作的耕种心得,自是会让铲除大量粮种的牛老太太和甄夫人名扬天下来着。

    而林熙菡让赵冬兄弟海外再寻的几类高产农作物,倒不是林玉煊身前所作,反而是林熙菡的冤家白霜霜常常挂在嘴边提到的东西。

    白霜霜成日说“怎么没有土豆,怎么没有玉米。“

    她一直坚信这个时候已经有这个种子,只是大胤朝没人慧眼识宝,于是大肆的派遣奴婢到处找寻,一找就找了四五年。

    林熙菡开始还当她癔症了,这桑农没有比季希逋更熟悉的,林熙菡多次问了季希逋,季希逋也是从没听说。

    林熙菡好奇又从已经放弃的白霜霜那儿打听细致,又问她寻了图像,给季希逋看,季希逋也说没有。

    林熙菡估计是海外的作物,便一直让人寻找,也是寻了近四五年,白霜霜说得几个种子,倒是找到几个,但最让人惦记的“土豆、玉米”却是没有的。

    后来一日,偷听白霜霜又发癔症说道,这估计找到土豆、玉米种子还要再等六七百年,让林熙菡这个辛苦多年的人呕得要死。

    但是感谢白霜霜的事,季希逋到底寻到许多利于大胤民生的作物,林熙菡亦让季希逋遣人栽种,记下心德,待林玉煊的书得到了朝廷重视,再将剩余的继续献给朝廷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