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拜师

拾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阅屋 www.shuyuewu.io,最快更新大帝时代最新章节!

    到底是顺应天命科举入仕?

    还是做一个自由自在向往金钱的商贾?

    这对赵雍来说不是一个很容易决断的选择题。

    在感情上,他是向往一个商人的。

    但是……

    赵雍垫高床板想了好几天时间,这几天他脑海之中两种思想斗争很激烈,最终他还是说服了自己,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科举入仕!

    这个选择最根本的原因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适应这个时代。

    在这个时代,哪怕没有人如同明朝时代那样,直接提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一个口号,读书人还是站在了金字塔最高的地方。

    而商贾始终是低贱的。

    他不愿意直接拼命得来的财富,最后都只能变成祸端。

    就好像明朝富可敌国的沈万三,他可不没有一个好下场,万贯家财最后不也便宜了朱元璋吗?

    所以赵雍认为,做人还是要做一个掌控自己命运的人。

    当然,他的选择还有一个原因……

    大帝培养系统布置任务了。

    主线任务:文道之王。

    文道之王的第一支线任务:宿主必须一年之内,取得县试案首。

    任务奖励:帝王龙气88点,记忆胶囊一颗,八股文一百篇合集一本,名著三国演义一本。

    失败惩罚:扣除宿主的帝王龙气50点,宿主的左手失去知觉一百二十时辰,宿主的双眼失去直觉十二个时辰。

    系统任务都出来了,面对这么恐怖的失败惩罚,赵雍还能怎么办。

    他只能硬着头皮上。

    所以在三天之后,赵雍就去了赵秀才家开了私塾报道了,不过还好,开始的时间还算是充裕,县试在明年的二月,对于赵雍来说还有大半年时间。

    他本身的知识层面还是比较全面的,而且读文科出身的他,对文言文也是有些研读。

    他要做的就是适应这个时代科举的八股文。

    但是案首?

    赵雍这就表示有些挠头。

    要说过了县考试他还有点底气,但是县试第一名,这系统是不是有些目标太高了。

    他虽然读过大学,但是这大华朝的科举和明朝清朝都是一样的,靠的是八股文,比写论文可难多了。

    可是无论如何,既然任务已经布置了,他可不敢和这天坑一般的系统去较劲,事情总是要去做的。

    很快,赵雍上学的消息在村里面就传开了。

    “雍哥儿要读书,看来他是准备参加科举吗!”

    “太好了,雍哥儿这么聪明的人,他只要能苦读诗书,日后一定能考上秀才的,到时候我们村就多一个秀才了!”

    “雍哥儿日后要是能当官就好了,赵氏宗族自从五十多年前出了一个县令之外,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当官了!”

    “雍哥儿才是十四岁,他只要好好读书,考过乡试是有机会的,日后赴京赶考也不是没有机会,当官还是有可能的!”

    自从莲花商行一口气接了三单生意,让村里面的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赵雍在村里面的声誉越来越高。

    很多人都认为你年纪才十四岁的赵雍能带着村民建立一个莲花商行,能让村民致富,一定是一个天才。

    如果这个天才能读书入仕,成为一个官家身份,那莲花村日后就等着鸡犬升天。

    读书入仕途才是这个世道光宗耀祖的主流。

    ……

    赵雍第一天上私塾,他按足了礼仪,请来了村里面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见证,对着赵秀才办了一个拜师典礼,敬上了自己的束脩。

    在古代,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特别是官场之上,老师和学生是一体了,他们属于一个道统,在政治博弈之中,共同进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堪比父子。

    一个弟子要拜师,总要有拜师典礼,所谓的拜师典礼,就是先向老师鞠躬,然后再奉上束脩,这样,孩子才算是正式入门求学了

    束脩就是古代拜师的学费,也许在一开始只是表示学生对老师的敬爱,并没有强制性,但是渐渐的,就成为一种礼仪,读书入学,束脩是必须的。

    赵秀才本身不是一个贪钱的读书人,不然他这私塾也不会开在这个村里面,以他的能力就算在县城开一个私塾,也会有学生。

    莲花村本来就是一个穷村落,村里面的孩子能有多少个叫得上学费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有多少给多少,有时候是在交不出,只要学生愿意,他也收,

    赵雍于是乎按照古代孔子拜师的礼数,奉上了十条腊肉。

    这十条腊肉不断多,但是也不算是薄礼,毕竟可是儒门开创者孔子昔年的拜师礼数,儒门子弟,谁敢否认这个束脩礼。

    “学生赵雍,拜见老师!”

    拜师礼上,赵雍礼数很足,俯首跪拜。

    “好!”

    赵秀才端坐上位,笑容满面:“你记住了,为师名为赵一清,字中弘,曾得县试十七名,府试四十八名,最后院试无榜,无缘乡试,日后你当以为师为鉴,读书须有恒心,万万不可半途而废!”

    这时候赵雍才知道赵秀才的本命叫做赵一清。

    其实赵秀才才不到五十岁,如果去考,就算现在都还是有机会考院试,博得一个真正的秀才功名,然后去考乡试。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十几年院试落榜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去继续考试,反而返回莲花村,做了一个地主大户。

    “学生谨记老师教诲!”

    赵雍毕恭毕敬的道。

    “恭喜秀才,多一个如此良才为徒!”

    七叔公也来了,他看着这师徒,笑眯眯的说道。

    “七叔公,我乃是赵氏儿郎,虽没有能为赵氏发扬光大,但是为赵氏培育良才,乃是我辈之责!”赵秀才对七叔公很是敬重,拱手说道。

    “很好,你说的很好,不枉费我当年拼了老命从刑场上把你救回来!”

    七叔公道:“雍哥儿,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了秀才,他当年若非在考场出了点意外,早就过了院试,乡试也不在话下,金榜题名也是有可能的,甚至会打破我赵氏五十年来无人入仕厄运,他当你的老师,为你启蒙教学,卓卓有余!”

    “小子谨记七叔公的嘱咐!”赵雍目光微亮,七叔公在提醒他,万万不可应为赵秀才连秀才功名都没有就小看了他。

    这说明赵秀才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这还说明的赵秀才是一个不能用功名来衡量的读书人。

    他忽然对自己的这个老师有了期待。

    现在的他,就急需一个老师来教他,不需要教他多少知识,而是教会他熟悉八股文,熟悉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要略,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