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惦念

大脸师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阅屋 www.shuyuewu.io,最快更新[空间]1976逃生记最新章节!

    扑面而来一股暖风,北方的冬天就是这点好!卢秀鸿晃晃手中的兜子“连长媳妇给的血肠、冻梨还有冰柿子。”

    “秀鸿,回来啦!”

    “捎血肠了,拿过来蒸一点。”

    卢俊方抬眼打量了下他“这么久才回,赶紧把衣服换掉,裤腿都湿透了。”

    “嗳!”拿过手边的盆把黑黑的梨和石头样的柿子都泡进去,剩下的全扔给鲍忠南“事情早就办完了,只不过看了场热闹。”

    “噢!谁的热闹?”

    “牛二”一边讲一边把上下脱得只剩毛衣毛裤“他跟屯子里的寡妇乱搞,结果被他老婆和舅子堵在后门,我走的时候,脸已经跟猪头三没啥两样了。”

    “哈哈”众人均幸灾乐祸“看不出来啊!这个瘪三倒是色胆包天,牛嫂娘家兄弟可不是吃素的。”

    “等过了十五出工,一定要好好瞅瞅,看他还洋气不洋气!”

    唐广松哼了一声“老卢,早晓得这样都不用费那么大劲,这小子开春再想当队长难喽!”

    卢俊方笑笑没言语,意味深长地看了儿子一眼,卢秀鸿嘿嘿一摸脑袋,掏出贴身放的信“爸,姑姑寄过来的,现在拆还是怎么?”

    “给我吧!”拿起旁边的抹布擦了擦手,来到炕头前凑着煤油灯看起来。

    卢秀鸿搓了搓手背,心虚地挤在边上“讲了啥?”

    “卢叔,念念呗!这么久没江海的消息,我们也想听听。”

    “是啊!也不晓得怎么样了。”

    老家雪灾的事情他们这帮知青是过后很久,才从师部那里听来的,当时就有人担心亲友想回去看看,一律被劝阻了。不是没有人闹,都不顶用,兵团咬死口不开介绍信,联防天天盯着有异动的小年青,发现苗头不对就严加看管,通邮倒是可以,问题是过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回信的。

    不过就算让他们回家乡,大部分人家里条件都不算宽裕,一年到头工分够吃就不错了,哪里来的闲钱买来回车票。第一次有同乡接到家信,整个场部的人都跑去看了,期望能从中多少得到一丝慰藉。

    “好的,等一等啊”卢俊方看了看信尾的时间“天气热的反常,部队将市民都集中到南县、嘉县、金县这样的郊区,统一分配,军事化管理,除了种植粮食和应季菜,相应的养殖、生产,所有人都必须凭劳力换口粮。”

    “我们大老远到这里修地球,没想到留下来的人也逃不脱”鲍忠南喃喃地低语,一时屋子里静静地只有锅盖的咕嘟声。

    “住的地方倒是还算宽敞,就是吃食和物资紧张,干活辛苦”大城市出来的哪个扛起锄头就会种地,都是一个个血泡磨出来的“不过冬天流民来的那段把大家搞怕了,大多数人觉得只要能温饱,军管什么的反而还安全些”换了一页“这封信是7月份写的,不晓得怎么半年才收到,其他都是家里的絮叨,就不念了。”

    “能收到信是不是就说明现在局势稳定了?”郭永祥抬头看着两位年岁大的爷叔。

    唐广松摇摇头“年后除了让我们垦新地,不是还安排战备训练了!广积粮倒是没错,毕竟76年那场大旱差点搞得东三省颗粒无收。可这消息实在太闭塞,人家想让我们知道什么才让我们知道。”

    倪俊刚指了指上边“黑省本来不就是军队老大,讲起来现在吃喝不愁就得烧高香了,唉!也好,家里大哥大嫂在,父母怎么也有人照顾,就是不晓得哪天才能一家团圆。”

    “北大荒缺的就是劳动力,江海又没什么耕地,要是能把人都运过来不就一举两得了么?”

    “想的太简单,就算要迁也轮不到隔了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再说新地能保证当年就出产?产量能达标?横跨几个省市,一路过来凭什么人人都要配合你?”更别提东北越来越好,其他地区会不会忌惮!

    众人都咂摸着老唐的话陷入沉默,每逢佳节本就容易思乡,这会儿一缕缕说不清道不明的落寞更是缠绕着每个人的心。

    “好了,难得大年夜,有吃有喝不要太幸福噢!”唐广松把东西收拾好“小伙子们打起精神,过好每一天才有机会,你们的人生还长着哪!”

    “是啊!辛辛苦苦一年,连队也够大方”卢秀鸿帮着把炕桌拼在一块,菜都端上来摆好“在座的来这最短的也有六个年头,除了江海,东北就是第二故乡,咱们来,为它干一杯!”

    “说的对,颓丧个脸看着就气闷,今晚好好喝倒了。”

    一番应和总算把气氛调节的热闹起来,等到饺子下锅,外面再一响炮,更是彻底放开。

    “秀鸿”老唐正和他们拼着烧刀子,卢俊方拿起盘子去添碗“你也看看。”

    卢秀鸿接过先头那封信扫了一遍“秀贞早前写信给我就点到过,估计临走时寄的那封路上丢了,亏得她还关照姑姑再发。”

    “几个月了也不晓得能走到哪里?老的老,小的小,真让人担心。”

    “没辙,过来总比留在那边强,现在这样还有点盼头”把信又贴身放好“妹妹主意很正的,她既然早有打算,你该有信心点,耽误之际想想他们要是到了怎么安置的好。”

    “你自愿调过去看来是有想法喽?”

    卢秀鸿瞥了眼倪俊刚几个“混来混去也就是这意思,妈他们真来了住哪里?还不如出头搏一记,产量搞好的话,挑块地起房子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嘛!咱们一家也好稳定下来,弟弟妹妹放眼皮底下照顾起来还方便。”

    汤勺和了和饺子“十年,你也当上排长了,是爸爸拖累了你。”

    “嗐!说这些干嘛!”不自在地递了一个碗给父亲。

    “老卢,干什么哪!快过来”唐广松一挑三,酒气上涌,脸已经开始泛红。

    “马上,原汤化原食,盛点饺子汤给你们。”

    望着锅内浓白翻滚地原汤,窗外雪落无声却又爆竹阵阵,红红地火苗照的屋内暖人心脾,这一刻卢秀鸿从未有过的思念起母亲和妹妹,快来吧!

    ***

    正月十五历来是个传统节日,在北方更是受到重视,可以说撇开三十就指着它了。

    卢家人早早吃完了饭,连梁母也穿戴厚实由邵凯军领头朝灯市走去。

    古文化街的人非常多,众人只能手牵着手随着大流移动,太平鼓、秧歌、高跷,据说等会还有专门的舞龙舞狮队。

    卢秀玉左手勾着卢秀华,右手勾着邢大海,只恨自己身高太矮,看不见路两边那些纸扎的漂亮灯“还有什么呀!哎!真是的,挤得什么都看不见。”

    “等过了桥走完百病就会好点的,现在大伙都往那个方向去,也没办法”大海边说着话始终留意着前后,用胳膊帮她隔出一块空间。

    梁慧兰在三人后面站着,正好看到大海的举动,暗暗满意地点头,她左手的邵凯军听见前边的抱怨,哈哈一乐“凑的就是这份热闹嘛!待会舞龙结束他们还会烧龙,保证你看的新鲜。”

    卢秀贞在母亲的右边也是来回张望,路旁竟然还有设摊的,虽是一些零散小摆件,没有什么小吃卖,但如此热闹足以看出津市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挺不错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津沽人天性乐观的原因,反正他们都还有闲心出来晃荡。

    没一会队伍就缓了下来,秀华踮起脚看了看告诉他们原来前边有扇大红门,很多年轻的媳妇、姑娘都在摸门钉。

    “有什么用?”秀玉奇怪地把目光转向大海。

    “哦,这个是老黄历,说是摸门钉会生儿子。”

    “真的么?那咱们也去”兴冲冲地拖着两位男同志往前奔。

    后面梁母和卢秀贞失笑,这丫头到底懂不懂啊!

    舞狮舞龙演员的到来,让老百姓们自发让出了中间地过道,阵阵欢呼声中,身着统一黄色服饰地壮汉们一溜举着一个稻草扎成的空心圆筒闪亮登场,大概十来节长,龙首和龙尾做的讲究些,是用彩绘的布质裹出来的。

    演员们随着鼓点用身体的姿势变化表现出龙的穿、游、腾、跃、翻、戏、缠,龙头的那位或蹲或坐、或跪或扭,整个过程显得十分生动。

    以卢秀贞吃过用过的眼光来看,这支队伍从道具到人设肯定是很业余的,可就是这么一只说的上是凑合的舞龙队,却让卢秀贞没来由看的紧张、兴奋,音乐响起她的血液也不自禁地随着跳动鼓噪,龙的精、气、神、韵就在与周围人一起欢呼声中体味无穷,无端生出一份无往不胜地豪迈气概!

    一行人继续朝前走出没多久,就远远听见身后的欢呼声,回头的那一瞬间,天上的烟花绚烂,霹雳连声、璀璨夺目,锣鼓、鞭炮,整个烧火龙活动被推到极致,所有人都张大着嘴望着天空,真美啊!

    整整逛了三个半钟,等到了家,才是重头戏,一人一碗元宵,黑芝麻、豆沙、花生,热乎乎地汤团下肚,一切都圆满了!

    “今天有些累,大家休息一天,十七我们上路,没问题吧!”

    “太好了,真想早些见到阿爸”拨弄着调羹,秀玉连连点头。

    “呵呵!会的。”